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梁生(CY)秘聞

(俠查書友離奇死亡事件)

感謝林超英先生的提供(前香港天文台台長, 香港氣象學會前主席, 中國氣象學會和中國鳥類學會前理事, 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榮譽會士, 特許氣象學家, 香港大學名譽院士):

認識梁振英,因為大家都是英皇仔。我讀中六那年,他才是中一生,沒機會互相認識,但我卻好記得這個小師弟,皆因他樣子古怪,像個古代人。聽CY 的事跡都是畢業後,書院裏有件怪事一直被廣傳,是關於一個英皇書友的死。他是CY 的學長,跟母親說下樓買早餐,竟一去不回在街上離奇死亡。警方判斷為自殺事件,蓋棺結案,但CY 和一眾同學對書友的橫死有頗大存疑,於是,當時在仲量行工作的CY,公餘花了很多時間和氣力去追查事件,為的,是幫過世同學的母親找回一頁真相一個說法。當然CY 終究不是福爾摩斯,最後由裁判庭定為「死因不明」,但卻看出這個「古代人」,原來真有點俠義心腸。

(開車獨闖天水圍城)

這俠客後來走進了天水圍。有一陣子,天水圍被冠以「悲情城市」稱號,慘劇接二連三發生,天水圍城彷彿跟人生死胡同劃上等號。CY 卻領著他的專業聯盟,主動走進天水圍,選了幾百個中五學生,由各專業人員帶領下,走出圍城,步進中環,讓孩子看看,未來,不一定要沿著上輩軌跡做綜援戶,看看人家做律師的怎樣工作、做測量是什麼一回事、做會計要有何裝備最重要,是讓這群足不出天水圍的孩子,看到社會階層原來還有向上流動的希望。幹這些事,著數欠奉、光環欠奉,記者不會理、報紙不會報、梁生沒說、也沒錢收,除了因為俠義仁心外,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有人說CY得罪權貴, 某程度上, 也許是對的。譬如,他過去為陪家人,絕少應約出席晚間應酬,但與書院有關的一些蚊型活動,如學校嘉年華、畢業主禮之類,他從不推辭。權貴看來,這不是「唔俾面」是什麼?但在我眼中,卻看到他的念舊、他的有情有義。我是天水圍一間小學的校董,我曾膽粗粗找當時已貴為行政會議召集人的CY 做畢業禮主禮嘉賓,那回,他又一口應允。大家大安旨意以為以他這種身份該有司機直接送他來,所以校方只提供地址,沒付上開車地圖,更沒詳加解說。沒料到,CY 原來晚上會盡量讓司機休息,當天單人匹馬開車前來。天水圍的路到處一模一樣,CY 一進城就迷路。結果,向來準時的他那天遲到了。看到這位尊貴客人馭著軚盤、風塵僕僕、一臉歉意趕到學校,汗顏的卻是我們。

這些年,我跟不同職級官員、局長、副局長打交道,漸漸發現,在上位者有部份已是「擺款」擺到脫離群眾,一個官階,就是高人一等,就可氣指頤使。我支持梁生是因為直至這一刻, 我對他仍未有這種感覺,他仍是一個有情有義, 不忘本,對貧苦弱勢有真心關注的人。

--------------------------------------------------------------------------

節錄分享一篇文章

(闖淘大死城)

感謝葉興國先生提供(淘大花園互委會主席)

2003 年沙士事件,淘大花園成為人跡罕至的重災區,那段死城故事,歷歷在目。好記得,3 月26 日沙士爆發,3 月31 日E 座封樓,4 月1 日隔離居民。的士司機避開不敢進淘大,高官議員不敢來訪。這裡成了鬼域,水靜鵝飛。沒想到,就在4 月尾,CY 竟主動帶著一班專業人士前來,直入災情嚴重的E 座範圍,以他的專業為居民解決浴室地台去水渠傳播病毒的問題。經過親身視察,再跟我們詳細商討,CY 立刻為我們籌了七十多萬,幫助全棟E 座更換全新設計的隔氣。我曾直率地對新設計提出批評,沒想到CY 聽後,立刻改善設計方案。這種「容得下」的胸襟、有勇有謀的做事態度,讓我們深深感動。事過境遷,如果我們不說,CY 來過沙士死城一事,根本無人知曉、更無記者報導過。

「CY 做事,不為曝光、不為選票,純粹是掏心為
百姓。」葉興國先生道。

--------------------------------------------------------------------------------

(基層生淵)

梁振英先生訪問 : 肥媽私房菜 - 星級到會(2009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mykskxs-w&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FgFAZ2I0w&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qMnwSnaS-Q&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Cf2UA2CCQ&feature=related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美國新國際戰略與中國計謀對弈



蘇聯解體後,美國提出了在全球範圍內打贏兩場戰爭的國家戰略,美國之所以會如此自信,很大原因是基於解體後的俄羅斯國家實力下降及美國國家實力的提升。解體後的獨聯體不僅不能跟俄羅斯同心,而且還成為俄羅斯的敵人,紛紛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北約,同時,​​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在惡化,國家軍事實力也在下降,雖然俄羅斯仍然對美國保持著戰略威懾實力,但總體實力方面已經難以與美國抗衡。
經濟上, 而美國借助信息產業的發展,其經濟實力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在國際政治、軍事上,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發達經濟體無不追隨其步伐。軍事上,美國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獨一無二的全球定位系統,11艘航母編隊,攻防兼備的戰略戰術導彈及導彈防禦系統,隱形的F22戰機及B-2轟炸機,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及軍事盟友,充足的軍費(美國軍費是世界其它前十位國家軍費的總和),以這樣的實力,別說對付一個小小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塔利班,就是俄羅斯、中國這樣的大國都抵擋不住美國滾滾的戰車。
然而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上卻失敗了, 我們說,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軍事上的成功如果達不到政治上的目的,那麼這種軍事上的成功依然是失敗的。美國進攻伊拉克、阿富汗目的是為了最終拿下伊朗,進而完全控制中東,掐住中東通往東亞的陸路,憑藉其強大的海軍,無疑就掐死了東亞的中國和日本,這樣不僅等於控制了世界的能源,也控制了世界的製造中心------東北亞的中日韓。試問,如果美國一旦成功,美國的世界霸權誰能撼動?然而,強大的美國為何達不到上述的目的呢?
首先,美國最堅定的盟友歐洲背叛了美國的伊拉克政策,雖然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內獨裁濫殺無辜,對外侵略科威特,但,即使對這樣的一個違反人權,對這樣一個濫殺無辜犯下反人類罪行的總統,歐洲人堅定地維護了主權高於人權的國際法則。歐洲人對薩達姆和利比亞的卡扎伊總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而這說明,歐洲所謂的人權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按照其政治目的,因此,一會兒人權高於主權,如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一會兒主權高於人權,如伊拉克、巴林)歐洲背叛美國的伊拉克政策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因為美國控制了中東石油,同樣也掐住了歐洲的利益。只有英國緊隨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因全世界的石油期貨中心在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這樣明顯的利益關係作祟。但始終缺少歐洲的支持,美國侵占伊拉克失去了合法性,雖然軍事上取得了成功,但政治上卻失敗了,美國最終無功而返。
其次,在阿富汗,雖然政治上美國勉強以反恐的名義取得了戰爭的合法性,但這次剛好反過來, 政治上合法,但軍事上的失敗了。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在阿富汗陷入了阿富汗人民戰爭,因為,阿富汗的塔利班原本就是合法政府,代表著部分阿富汗人民的利益,西方以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則推翻了塔利班的統治,將塔利班由執政者推向反政府武裝,北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代替傀儡的阿富汗新政府剿滅代表部分阿富汗人民的塔利班力量。美國與其盟友同心協力還難以在阿富汗取得勝利是因為北約在阿富汗的政治目的與其軍事目標是不一樣,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目標是打擊基地組織極其支持基地的塔利班,而政治目標則是控制阿富汗從而長久立足阿富汗,進而掐死西亞通往東亞的陸路,和伊拉克戰爭的發動目的一樣。美國打掉了塔利班, 失去了軍事目標,那麼美國在阿富汗就失去了合法性,不能長久立足於那,始終得撤走, 而軍事目標又不是美國真正的政治目的,因此,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根本就沒有勝利的一天,因為勝利就意味著結束,也就意味著政治目的的失敗。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拉克戰爭是由於利益的不一致而造成美國與盟友的分歧,使其戰略目標失去合法性而難以達成;而阿富汗戰爭是由於戰略目標(政治目的)與戰術目標不一致,而難以達成戰略目標。實際上,無論是伊拉克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都是以人權高於主權而發動的戰爭,因此,客觀上都是違背國際準則的,因此,這兩場戰爭都得不到戰爭國民眾的支持,這是這兩場戰爭失敗的最大原因。
美國在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失利後,終於調整了戰略,將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改為打贏一場戰爭同時遏制另一場戰爭。如何理解這句話,應該不難,難的是美國是如何利用這種戰略的。 2011年以來,美國調整了全球軍力部署,聲稱將重返亞洲。很多專家和學者對美國的戰略調整真假和意圖進行了很多的猜測和猜想,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亞洲國家,基本觀點認為美國重返亞洲的真正意圖是針對中國。如果美國的真正意圖是針對中國的話,那麼美國就是犯了戰略上的重大錯誤;如果美國的真正意圖是圍魏救趙(圍中國,打伊朗)的話,因為中東也屬於亞洲,那麼美國最終的意圖控制中東 為什麼說美國重返亞洲針對中國是犯了戰略上的最大錯誤?
首先,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中國)根本不能遏制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的發展不是靠霸權,更不是靠燒殺搶劫,而是靠和平發展,靠公平有序的競爭,靠互利合作,更是靠和平發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而美國聲稱要保護盟國的利益,保護亞洲國家的利益,若以此目的的話,這恰恰是為了維護東亞、東南亞的穩定的大局,營造的正是中國求之不得的和平環境。美國的介入,平衡了亞洲的軍事實力,打消了亞洲其它國家對中國的顧慮,這對中國不是有害,反而是有利。亞洲一些國家借助美國重返亞洲,而跟美國眉來眼去,很大程度是為了增加與中國談判的籌碼,而不是真想成為美國的梢頭兵,美國大張旗鼓地重返亞洲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妝而已。中國對此,完全可以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美國重返,只是美國願意當別人免費的保安?這是亞洲國家應該考慮的問題。
其次,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中國)不能達到圍困中國的目的,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甚至經濟上。政治上,中國秉持睦鄰友好、互利共贏、互不干涉的原則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即使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也是秉持協商解決,甚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解決辦法來解決領土問題,而不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軍事解決。軍事上,連美國都忌憚中國的打擊能力,周圍國家更不願意將中國變為自己的敵人而引來戰爭之災,即使有美國的挑唆、即使有美國的保護。相對與一場戰爭給國家帶來的滅頂之災,無論是釣魚島還是南海爭端,都不足以讓周邊國家與中國發動一場可能導致其國家滅亡的戰爭。經濟上,周邊國家與中國的經濟的緊密性、互存性、共贏性都在加強,經濟的合作和規模都在赶超甚至超越美國,中國經濟若遭美國圍困,周邊國家則一損則損。因此,美國自己怎麼想是一回事,真正符合他國意願又是另外一回事。
再次,美國重返亞洲能夠使用的政治、經濟手段並不多,而主要靠的是軍事手段,包括銷售武器、聯合軍演、軍事結盟、軍事基地,這些手段看似對中國形成了一有效的弧形包圍圈,從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越南、新加坡、印度,而實際上,這些國家之間很難形成共同針對中國的戰爭,即使有,這些國家有強有弱,而且彼此相隔甚遠,面對中國強大的進攻能力,保護自己尚且不及,想首尾相顧,互相救助恐難以實現。美國人想以這些國家當作碉堡,而美國強大的海軍力量和空軍力量作為機動力量,組成強大的兵團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之間,打一場針對中國的圍殲戰。這種戰法,歷史上有過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原戰場美國軍事顧問團給國民黨出的主意就是這樣,中原各城市成為一個又一個點,像碉堡一樣,等待解放軍一個點一個點去拔可結果呢,粟裕將軍卻不按美國人的棋法走,而是攻其一城,卻在來援的路上設伏,圍殲來援的敵人,這就是著名的“圍城打援”。國民黨吃盡了這場戰役的虧,以至於後來凡是城市被圍,救援的人總是在路上磨蹭,唯恐中伏的,因此,這些城市成了孤立無援的孤城。所以說,這些弧形圈的國家和地區如果想成為美國圍困中國的一顆棋子,就要想想,自己會不會變成孤立無援了,而美國人要明白的一點是,圍城打援的精華不是圍城而是打援。
還有,中國並沒有將中國周邊國家列為敵人,也沒有採取軍事高壓或軍事手段欺壓周邊國家,而周邊國家非要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美國的話,誰也阻擋不住。就比如韓國,韓國人自以為生活水平比朝鮮高,而且有美國保護,經濟上受益於美國頗多,然而,朝鮮半島卻成為了全亞洲的火藥桶,美國山姆大叔嘴裡叼著雪茄,朝鮮人手裡拿著火柴,隨時有點燃的可能。原本朝韓雙方有望解決的朝鮮半島問題,卻由於美國60年的軍事高壓,硬生生地逼朝鮮搞出了核武器,請問韓國,你們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還有自主權嗎?同樣,中國也沒有將美國列為敵人,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國甚至還是美國可依賴的對象,然而,美國卻費勁心機要將中國打造成美國的敵人,為何如此?美國人自然是認為蘇聯解體是冷戰的結果,因此,簡單地認為冷戰適合於解決中國問題。可問題是,中國不是蘇聯!第一,中國並沒有像蘇聯一樣是個多國家組成的聯盟;第二,中國發展的跡象並沒有顯現霸權的跡象;第三,中國與全世界的國家,哪怕是有歷史宿怨甚至一門心思想圍困中國的國家都保持著正常的政治、經濟、人員來往;第四,中國即不謀取地區霸權也無稱霸世界的野心。
最後,中國人抱待的不是你不仁我就不義,中國人歷史上就是以德報怨的民族,中國不曾侵略別人的國家,也不曾被別國征服。因此,如果將中國列為敵人,將中國逼成敵人,最終導致兩敗俱傷,那將是美國最大的錯誤。而如果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卻用自己重中之重的力量來防衛中國,那更是抵消美國實力,而使美國最終走向衰弱,那更是美國錯中之錯。從美國最近一些軍事調整,比如,計劃將沖繩的美軍部分移到關島,甚至將關島的軍事基地移至夏威夷基地來看,美國在亞洲更多是軍事退卻。這並不是因為美國的軍事戰略的調整,而更多是因為中國軍力的提升。相對於第一島鏈的基地,美國確實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要在第一島鏈打一場圍殲中國的戰役,無論是戰爭能力還是戰術方法來看,美國都沒有必勝的把握,第一島鏈的軍事目標卻完全暴露在中國的火力範圍之內,這是美國向第二島鏈退卻的根本原因。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所謂的重返亞洲的部署,更有可能是一種圍魏救趙。即高聲喊要圍中國,實際上想打伊朗。這看起來很符合美國的新戰略, 但美國已明白這不可行了,不然要中計了,中國這披上羊皮的狼, 美國要圍中國的話,中國就有利益了。最終火頭到了敘利亞這個小國上,最可能是圍敘利亞,打伊朗。
首先,美國人敢打伊朗的話十年前就該對伊朗動手了,而不是伊拉克。伊朗與伊拉克、利比亞不同的是,伊朗政權合法且穩定,尤其是政教有效結合,民眾凝聚力強,美國進攻伊朗只會使自己陷入侵略伊朗的泥潭而最終更會導致自己的衰落。
其次,即使擁有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充分證據,美國也無合理的理由進攻伊朗,因為,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都有核武器。而一旦一個國家真正擁有核武器,對其動武的可能性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這一點。
再次,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並不是對他國增加了威脅,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本國防禦的資本,因為對於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對他國使用核武器的,對其本國的威脅大於對他國的威脅。因此,對伊朗是否擁有核武器,除了以色列外,別的國家是不怎麼真正關心的,尤其是歐洲。
還有,對伊朗喊打而不真正向伊朗動武,這是符合美國、阿盟及俄羅斯利益的,因為石油價格因此上漲。而美國要逼迫歐洲跟隨美國製裁伊朗的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伊朗是用歐元對其石油進行結算的,歐洲制裁伊朗不僅效果大,而且也能達到打擊歐元的作用,但歐洲人不會自斷其路, 美國與歐洲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利比亞問題上政治交易而已,尤其是與伊朗有重大石油利益的都是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
最後,相對伊朗而言,敘利亞小而弱,且政權基礎出現了危機,拿掉敘利亞現政權,確實是美國一石三鳥之策:便於孤立伊朗;解除敘利亞對以色列的威脅;除掉俄羅斯在中東的唯一基地。敘利亞問題,與其說是要推翻現政權,不如說,是西方以及阿盟都希望將中東之亂引入敘利亞、止於敘利亞。
美國人認為控制了中東,就控制了世界能源;控制了亞洲,就控制了世界。當這一切都達不到的時候美國就火中取栗,亂中取勝。全世界亂了,美國的經融危機、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阿拉伯世界一連串的革命、西亞的伊朗危機、中亞的阿富汗反恐行動、東亞的朝鮮半島危機、東南亞的南海危機。全世界都妥協了,歐洲人妥協了製裁伊朗、阿盟妥協了製裁敘利亞、東盟妥協了南海會議、日韓妥協了美韓、美日軍演。
現在全世界都將壓力都放在中國和俄羅斯身上,希拉里在中俄否定敘利亞制裁決議後就對中俄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