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豐田推出觸摸屏外殼概念車 可立即變換外觀


 豐田還沒有製定Fun-Vii量產計劃。這款概念車旨在驗證一系列未來可融入到汽車設計的技術


12月5日消息,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推出了一款可以立即改變外觀的汽車,名為“Fun-Vii”(Vii為汽車交互式互聯網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用戶只需按一下按鈕,Fun-Vii便會改變外觀。如果所有人都購買這款汽車,噴漆工作將成為過去。

Fun-Vii是一款概念車,車身外殼採用觸摸屏,不僅允許駕駛者改變顯示的圖案,同時也可讓車子登錄經銷商網站,進行檢驗。有趣的是,Fun-Vii的車門還會閃爍一條問候語,向主人表達問候。在東京車展舉行前,豐田揭開了這款可變臉概念車的神秘面紗。公司總裁豐田章男錶示:“汽車必須能夠喚起我們的情緒,否則的話,就不是一輛好車。”

目前,這個汽車巨頭還沒有製定Fun-Vii量產計劃。豐田指出Fun-Vii旨在驗證一系列未來可融入到汽車設計的技術。這個汽車巨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款汽車代表著豐田對未來的展望。未來,人、社會和汽車將彼此聯繫在一起。”

除了Fun-Vii外,豐田的另外兩款電動概念車也揭開神秘面紗,分別是FT-EV III和FCV-R(燃料電池車-真實&革命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FT-EV III是一款四座椅電動汽車,在豐田iQ的基礎上研發。它採用鋰離子電池,每次充電可行駛65英里(約合104公里)。目前,豐田正在大力研發電動汽車技術,計劃在2012年推出一款可滿足短途旅行需要的電動汽車。 FCV-R是一款實用的氫燃料汽車,體積與家用車相當,一次充電可行駛430英里(約合692公里)。 2015年,豐田將推出商用燃料電池汽車。

一顆掠日彗星沖向太陽


SOHO探測器發回的實時監測圖像,顯示彗星已經撞入太陽

12月16日消息,據美國空間天氣網站的報導,清晨8點左右,彗星Lovejoy (C/2011 W3)如飛蛾撲火般一頭衝入太陽的熊熊烈焰之中,瞬間灰飛煙滅。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過程。華盛頓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卡爾·巴特姆斯(Karl Battams)說:“毫無疑問的,這是SOHO探測器觀測過的最明亮的掠日彗星了。”
這顆彗星的彗核部分直徑估計超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兩倍,它的軌道會從太陽表面大約14萬公里處掠過。在這樣的致命距離之內,太陽的巨大熱量幾乎肯定將會完全摧毀這顆彗星,只留下一團蒸汽和塵埃。不過由於蒸汽塵埃雲的擴散,它們會反射大量的陽光,因此地球上的觀測者們會目睹極其明亮的一瞬,這也算是一個絢爛的生命終結。
巴特姆斯說:“如果彗星Lovejoy的亮度最終達到-4~-5等,那麼它將有希望成為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太陽的第二亮天體,儘管這種希望並不是很大。”
事實上,還有遠比Lovejoy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彗星,如2007年1月份的麥克諾特彗星。當時它白天都能在天空中看到。如果你站在一座大廈的陰影中,避開刺眼的陽光,你就能在碧藍的天空中看到這顆彗星。
巴特姆斯表示:“對於居住在美國境內的民眾而言,彗星Lovejoy將在12月15日黎明日出之前抵達近日點,即最接近太陽的位置。(注:即北京時間今天早晨8點前後,發稿時彗星已經撞擊太陽)”他說:“請留意,屆時彗星將會出現在視野中太陽的左側。”(但是這裡必須特別指出,不可以直接用眼睛觀察太陽,這將造成嚴重的傷害)
這顆彗星是在今年12月2日由澳大利亞業餘天文愛好者Terry Lovejoy 首先發現的。這顆彗星屬於克魯茲掠日彗星族中一顆罕見的“大個頭”。研究顯示克魯茲掠日彗星族的母體是單顆彗星,可能是出現在公元1106年的那顆大彗星,後來在公元12世紀解體成無數小碎塊。這種掠日彗星沖向太陽的情況非常常見,SOHO 探測器每隔幾天就會目睹一次,甚至有時候一天之內便會發生多次。不過大部分這種彗星都很小,一般彗核直徑都不超過10米。彗星Lovejoy之所以引起關注就是因為它相對較大,相比之下其彗核直徑至少要比那些“小個子”彗星大上10倍。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好奇號火星車激光器蒸發塵土分析成分




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41號發射架發射升空,奔赴紅色星球

新浪科技訊12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11月26日,NASA“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預計明年8月登陸火星。在火星表面,“好奇”號火星車將發射能量相當於100萬個電燈的激光束確定這顆紅色星球能否支持生命存在。除了激光束外,這輛火星車還將藉助其他一系列裝置尋找這個遙遠世界的生物信號,幫助科學家確定火星是否是一顆適於居住的星球。

“好奇”號共攜帶10種不同科學儀器,ChemCam只是其中之一。抵達火星之後,“好奇”號的化學與攝像機儀器(以下簡稱ChemCam)將發射強激光脈衝,蒸發火星塵土,而後對光譜進行分析。 ChemCam發射的強激光脈衝可以蒸發針頭大小的區域。這台儀器還裝有激光器,用於觀測被蒸發的物質產生的等離子體閃光,並記錄下光線包含的顏色。一台分光計隨後對這些光譜色進行分析,幫助科學家確定被蒸發物質的元素構成。

ChemCam可以向一個區域或者多個區域快速發射連續多激光脈衝,在火星表面取樣分析過程中賦予研究人員極大的靈活性。 ChemCam項目組首席研究員羅傑-韋恩斯表示:“ChemCam在設計上用於尋找輕元素、例如碳、氮和氧,所有這些元素都對生命至關重要。這一系統能夠立即發現火星表面的霜或者其他源中的水以及碳。碳是構成生命以及生命副產品的基本要素。由於具有這些功能,ChemCam成為'好奇'號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ChemCam可以分析整個可見光光譜以及紅外和紫外光譜,尋找周期表上的任何元素。 ChemCam能夠對距離“好奇”號大約23英尺(約合7米)的區域進行探測。這台儀器採用的技術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發,被稱之為“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技術”(以下簡稱LIBS)。這項技術的核心是紅外線激光器――肉眼看不到紅外線――所發射的激光能量超過100萬個電燈,能夠聚焦一個微小區域,聚焦時間達到十億分之五秒。

在地球上,LIBS用於確定極端環境下的物體構成,例如核反應堆和海床。隨著“好奇”號任務的實施,這項技術第一次走出地球。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負責製造ChemCam的激光器和望遠鏡。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則負責製造ChemCam的分光計和數據處理器,同時擔任這一項目的負責機構。

在“好奇”號登陸火星之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操作人員將負責控制這台儀器。此外,這家實驗室同樣參與“好奇”號的其他探測任務。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地球與環境學部門的戴夫-瓦尼曼是“好奇”號攜帶的另一台儀器――化學與礦物學分析儀(以下簡稱CheMin)的副負責人。 CheMin會向樣本發射X射線,根據X射線的衍射確定礦物的晶體結構。 “好奇”號的機械臂通過車外的一個進口將樣本送入CheMin進行分析。

“好奇”號攜帶的钚罐同樣由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製造,負責為這輛火星車的核動力發電機提供燃料。钚罐是近50名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 “好奇”號攜帶的發電機名為“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以下簡稱RTG),發電量是過去的火星車的幾倍,滿足“好奇”號的用電需求。由於體積超過以往的火星車,“好奇”號能夠攜帶更為先進的載荷,讓安裝RTG成為一種可能。

26日,美國宇航局在佛羅里達州發射“好奇”號火星車。宇航局的“海盜”號35年前登陸火星,現在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科學家希望攜帶更先進儀器的“好奇”號能夠上演更令人吃驚的發現。宇航局火星探索計劃負責人道格-麥克奎斯遜表示:“'好奇'號是迄今為止登陸另一顆行星表面的體積最大且最為複雜的探測器。”在飛行近3.54億英里(約合5.69億公里)之後,“好奇”號預計於2012年8月5日在火星表面著陸。 “好奇”號任務耗資25億美元,其中一個首要任務是尋找科學家在火星空氣中探測到的甲烷。這輛火星車將在紅色星球跋涉大約98週,相當於一個火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