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5000多公里, 在地底深處複制了一個能達全國各地的公路網絡
-核彈達3600枚, 超越美俄各自2000 枚數量
-保證了二次核反擊
-全球獨一龐大規模
中國地下長城工程, 可說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 範圍最廣的建築物。北起大東北, 南跨越太行山, 東至台海沿岸, 西至青藏高原。中國地下長城, 中國大陸解放軍二炮部隊的神秘軍事陣地,內部的隧道長達5000多公里連綿不斷,戰略彈道導彈就在這座地下的核武庫的迷宮當中,機動部署遊走,並從幾百座真真假假的地下發射井群中發射,有幾百米深、幾千公里長,地下的走廊可以完成所有的導彈戰備的活動,運輸戰略導彈還有導彈設備,人員駐位和發射戰略彈導核彈,外界的衛星難以偵查。
《中國國防報》披露了二炮部隊修建地下導彈洞庫的情況,文中引用西方專家推算稱中國地下導彈庫可承受多枚幾十萬噸當量核彈連續命中。此文引起了外界媒體的熱議,有媒體分析中國此種深埋部署的方式實際比俄美導彈精度更高。中國媒體敢於公佈這些被稱為“地下長城”的戰略設施,表明中國對其核作戰體系具有前所未有的信心與勇氣。
本文來自平涼熱線,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6501工程取名來源於中央軍委1965年第一號文件,也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人造軍事用途洞穴。山洞結構複雜。共有25個廳室,17個通風豎井,全長17000多米,大洞設計可通火車,小洞可供卡車通行。有18個圓形的水泥坪,原來放了18個大油罐。 6501工程也因此被外界譽為“中國地下長城”。火車可以從中穿行,4輛卡車能並行進入,這個寬12米,高12米的山洞,只是湖南臨湘忠防鎮“6501”主洞口。它自1965年開始,曾在極其隱蔽的狀態下施工8年。 1973年初,突然廢棄,至今仍無人了解其功能、作用以及被棄原因。現在,當地政府已將此地與3公里外的桃林鉛鋅礦的“人工沙漠”開發為旅遊點。這個塵封近40年的地下國防工程,因被開發為旅遊景點,而愈來愈被外界關注,一度成為湘北輿論焦點。
臨湘是湖南的北大門,屬岳陽管轄,距武漢、長沙分別是154公里和161公里,107國道鋪在臨湘城邊,京珠高速臨湘口下來,5分鐘可達市區,一條名為“長安”的河流在城中穿行。 6501工程距離臨湘市區約15公里。
《望東方周刊》記者踏入6501洞口外的百米處,一股冷氣從山洞內陣陣散出。洞口的黑色紗布遮掩了近半個洞口,如同該工程,迄今未能完全解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6501工程取名來源於中央軍委1965年第一號文件,也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人造軍事用途洞穴。它分上、中、下三層。整個山體已被掏空,上下相通,洞洞相連,初入洞者,如闖迷宮,規模之大在外界罕見。山洞結構複雜。共有25個廳室,17個通風豎井,全長17000多米,大洞設計可通火車,小洞可供卡車通行。有18個圓形的水泥坪,原來放了18個大油罐。巨大的花崗岩結構山體被挖空,用鋼筋水泥做成了上下三層,陰冷濕潤,溫度常年約在18攝氏度左右。讓人驚奇的是,6501工程除了17公里長的人工山洞,還分佈著25座大小不一的室廳,較大的室內達到數百平米,以及17座寬大高闊的導彈形洞體。室廳的用途似乎可供指揮、武器組裝、儲備彈藥之用。而導彈形洞體高達80米,直徑一二十餘米,抬頭望去,直衝山頂。
據當地老人介紹,該基地的發現實屬偶然。 80年代初,一名農夫放牛,突然牛失,四處尋找,在一口洞穴聞到牛聲,他找來繩索,模仿攀岩,探入洞內,只見洞底深不可測,僅這一口天井就有88米高,再往裡走,居然是個迷宮般的人造工程。消息傳出,各路探險者、尋寶者莫名前來。因為留給後來人的線索不全,引起更多圍觀者。此後,一些尋寶者將洞內鋼筋、鐵門、升降機掃蕩一空,大多數金屬製品被送往大小廢品收購站。據一名常年關注“6501”的當地人喻文祥向《望東方周刊》介紹,當時,因為洞內大量設備鋼筋被盜走,引起當地政府震驚,公安部門介入,盜竊事件才得以平息。喻文祥說,所盜物品在當年市價達300多萬元。因為政府部門的介入,6501工程才逐漸得以保護。
望東方周刊》記者走訪附近的居民,都對當年建造此洞知之甚少,多數居民是在工程廢棄後,遷居此地。 《中國國防報》在相關報導中曾寫道,“這裡只有如白晝一般的燈光和永遠只是迷彩一般的顏色。這裡就是第二砲兵某工程部隊正在施工的某導彈陣地,人們常常稱這里為“地下長城”。緊接著,該報直接引用外電的報導稱,曾有西方專家推算,中國二炮導彈陣地十分堅固,“如果用鑽地核彈頭對中國的導彈陣地進行攻擊的話,將需要數枚幾十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連續擊中同一點方可擊穿,而要將其徹底摧毀,則需要更多的核彈頭”等等。
某雜誌的署名文章中,也介紹了中國二炮地下陣地的狀況。文章稱,中國早期的中程彈道導彈都採用永久式地面陣地部署方式,而第一種洲際導彈———東風-5則採用加固的發射井部署。中國在1979年開始部署東風-5型導彈時,其真假髮射井共計24個,但這些保護措施在越來越精密的偵察衛星和越來越精確的防區外導彈攻擊面前顯得不再有效。如果加固發射井不能確保導彈安全,那麼將整個發射陣地完全埋入數百米的地下,顯然被二炮認為是可行的方案。該雜誌稱,早在1995年夏,《解放軍報》一則不顯眼的消息就提到,數万名二炮官兵經過10多年浴血奮戰,終於完成某項重大國防工程。 2008年3月24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軍事紀實”節目將這一地下核反擊工程部分曝光,被外界稱為“長城工程”。
中國地下長城為何選擇“深埋部署”, 分析人士認為,牢固而隱蔽的“地下長城”是中國保存“二次核打擊”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於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如何確保最低威懾數量的洲際導彈在躲過敵方攻擊後仍能成功發射,並成功穿透敵導彈防禦體系,將核彈頭投擲到選定目標,就成為中國二炮最重要的任務。
儘管美國和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更偏愛廉價的公路機動發射方式,導彈平時由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載運實施公路機動,但這類導彈往往自身定位儀器相對簡單,發射前準備時間也比較倉促,因此導彈發射後的打擊精度明顯低於從固定發射陣地發射的導彈,如俄羅斯白楊-M洲際導彈從井下發射時的命中精度約260米,但是在公路機動時則增至450米。而將機動發射的安全性和固定發射的準確性融為一體的“深埋部署”方式,則成為中國二炮部隊的選擇。據美國“全球安全”網站介紹,所謂“深埋部署”,就是平時為戰略核導彈開鑿深達數百米的“地下之家”,導彈能在地下完成所有戰備活動,戰時可依托地下網狀走廊,由軌道車或重型拖車運送導彈、設備和人員至固定地點就位發射,而這一切僅從地面上觀察無法發現。平涼熱線
戰略專家推測,中國二炮部隊最重要的地下導彈陣地可能位於華北某山區,內部隧道總長達5000餘公里,戰略彈道導彈能在這座“地下迷宮”中機動部署,並從數百座真假混雜的地下發射井群中發射。據推算,該核反擊工程“最外層有1000米深的泥土覆蓋,這還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層”,“導彈發射時,一般不是在洞內發射的,是要拉出洞口的……所有發射點都是固定的”。
中國地下長城二炮5000公里加固隧道, 據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8月20日報導稱,2008年3月,中國中央電視台網絡媒體公開了用於存儲中國二炮部隊核導彈的中國地下長城新建加固隧道。該中國地下長城隧道長5000公里,於1995年開始動工。據稱,該中國地下長城隧道深達數百米;這使它可以經受常規導彈或核導彈的打擊。解放軍報紙曾在2009年12月對這個中國地下長城報導進行了證實。本文來自平涼熱線
中國地下長城本應引起巨大震撼的事件卻並未被西方媒體注意,而亞洲媒體也基本上沒有進行報導。韓國的《韓國人》在進行報導時稱之為“中國地下長城”;華盛頓“詹姆斯敦基金會”的“中國簡報”稍後對此進行了報導,但是其報導基本上就是引用了最初的報導。
其實,北京建設加固隧道保護導彈力量沒有什麼。自冷戰初期以來,擁有無法摧毀的二次打擊能力一直被各國奉為神一般的標準。從理論上講,能夠經受敵人第一次核打擊的軍隊能夠震懾敵人,使之不敢冒險進行打擊。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行動會招致巨大的報復,沒有一個清醒的敵人會首先進行核打擊。
這種震懾有助於增加中美兩國間的戰略穩定;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保持最小核威懾能力,部署小規模較為基礎的洲際彈道導彈。在文章作者看來,只要還剩一枚導彈可以對敵人本土進行報復,最小核威懾就能夠讓他們打消對中國採取行動的念頭。北京一直在進行核武器的現代化,其彈頭數量約為150-400枚。即使現在美俄兩國開展新軍控,這樣的力量仍然是比較一般。
但是,最小核威懾能夠比中國陸軍過去幾十年的部署更為有效。 “最小”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此外,中國官員和權威人士一直在就採取“有限核威懾”戰略進行激辯,“有限”仍然是個模糊的概念。
據悉,這個隧道工程的規模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核戰略的前景。綜合所有已知數據後,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核彈頭數量比外界原先的最大估計還要多,其各型彈道導彈數目可能達到3600枚之多。 “地下長城”能夠很輕鬆的存儲如此多的導彈。至少,它體現了北京的新選擇。美俄最新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兩國的核彈頭數量限制在1550枚;但實際上,兩國的核彈頭數量可能會維持在2000枚左右。 #
即便如此,如果解放軍秘密改變最小威懾戰略,開始在河北隧道能存儲數百新型核武器。它將會突然改變戰略平衡,實現對美俄的均勢,或者接近均勢。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有必要關注並進行考慮。 #
“中國地下長城” 核震懾力有多大?
2006年《外交》雜誌上刊登文章,宣稱美國已有能力做到“一次性摧毀俄羅斯或中國所有遠程核力量”後,關於中國核武庫的可靠性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即便到了今年11月,美國戰略預測公司公佈的一份評估報告仍判定中國遠遠不能確保其“二次核打擊”能力的生存,尤其是隨著美國(也包括日本)部署功能更強大的導彈防禦系統,未來中國洲際導彈穿透這面“導彈防禦盾牌”的能力將受到削弱。北京將很快面臨“要么增強核力量,要么接受核威懾力逐漸被邊緣化”的命運。
也有評論文章認為,儘管中國核武庫規模有限,但由於隱蔽而牢固的“地下長城”存在,即便是美俄也無法保證在首次核打擊後就能消滅中國所有戰略核力量,正是“地下長城”的存在,才確保了中國整體國家安全。基於“有限+有效”的核戰略主張,中國深信在核彈頭數量上“只求有,不求多”,這種概念與冷戰時期美蘇雙方囤積數以千計的核彈頭迥然不同。該刊判斷,中國“最低威懾”核理論極可能是採取“以城市為目標,50顆核彈頭為一基數”的策略,而在彈道導彈性能上,則因為不必以敵方導彈發射井等點目標為攻擊對象,所以也不必過度追求導彈的命中精度。中國地下長城,探秘中國地下長城二炮5000公里加固隧道